时间:2022-08-27 20:37:58 | 浏览:1446
自古以来十二兽纪年于何时的说法有所不一,有说始自汉代者,有说始自南北朝者。实际上先秦文献中已见端倪。《诗经 小雅 吉日》云:“吉日庚午,既差我马”。即以午马相对。《左传 僖公五年》有“龙尾伏辰”之句,以辰龙相对,可见已有午马辰龙的排列。
中国画虎名家巩大川老师作品
《左传 襄公十四年》有陈国役人杀贵族庆虎、庆寅(古代有父子、兄弟取名字异而义同的习惯)的记载,则寅虎相对应。
在楚辞中,屈原以虎年虎月虎日生为荣。《离骚》开宗明义即云“:帝高阳之苗裔兮。正皇考曰伯庸。摄提贞于孟陬兮,惟庚寅吾以降。"头两句屈原自述是帝高阳(颛顼)的后代,父亲(皇考)字伯庸,说明家世光荣。三四句说出生年月日也是吉祥的寅年。朱熹《集注》则说“:摄提,星名。随斗柄以指十二辰者也。”
中国画虎名家巩大川老师作品
“贞”,正、当之意,犹言其时斗柄正指着“孟陬”,即正月,夏历正月是寅月(即虎月),下句“庚寅”是正月里的一天,即是寅日。即:“在庚寅日我(朕)降生了。”如按王逸的解释可成:当岁星在寅之年,又是正值孟春寅月,在庚寅(虎)日那天我降生了。可见在春秋战国时,古人已经以十二生肖占寅虎并以虎月虎日为大吉大利了。